我校两位教师执教课例入选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
- 发布时间:
- 2022-06-13 17:14:46
- 阅读量:
-
- 分享: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探索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云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征集展示活动。
我校在吴元永副校长带领下,由各年级党支部推选教师参加,成立了学科德育课题研究小组,邀请彭晓凤老师、何艺梅老师、熊映波老师等进行学科教学指导,特别邀请了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磊老师进行课型分析指导。经学校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近日云南省教育厅确定公布了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100个,我校黄睿老师和陈昱嘉老师的课例成功入选。
课程名称 | 教学主题 | 教师 | 学校 |
英语 | 环境保护——设计一份环保提案(环保教育) | 黄睿 | 云南师大附中 |
语文 | 穿越时空·感受劳动之美(劳动教育) | 陈昱嘉 | 云南师大附中 |
黄睿老师的课例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英语学科特点、单元版块内容和师大附中学生的学情,呈现一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课。此节课把学科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然地衔接起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引领,相关资源为依托,唤醒环保意识为任务,创建环保海报为目标。向学生提出写一份环保提案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准备相关环保知识的材料;组织并帮助学生选择环保的方向。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的方式,获得探究结果及合作创造环保海报。
陈昱嘉老师的课例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阅读诗歌的两个方法“置身诗境”“以意逆志”;二是通过这两首古诗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为达成教学目标,设置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置身诗境,说说劳动场景;以意逆志,写写劳动感受;文化思辨,谈谈劳动价值。在“环节一”和“环节二”中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场景,与其中的劳动者产生共鸣,认识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责任与担当。在“环节三”中将历史与现实,课堂与社会,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和明确学生对劳动价值的思考与认识,劳动是人最朴素的生命体验存在方式,劳动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于个人、国家、社会都意义重大,创造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等。为达成“认识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这一德育目标,尽可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其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引领。
学科德育课堂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科德育课堂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处理学科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的关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供稿:校办
审稿:校办
推送:信息中心